免責聲明

本人/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包含前瞻性看法。這些前瞻性看法可能因風險、不確定性與假設等不同狀況而超出本人/本網站的判斷,實際結果將可能與此看法有重大出入。由於這些風險、不確定性與假設等不同狀況,本網站中的前瞻性事件與狀況可能不會依預期發生。讀者不應該完全依賴此前瞻性資訊。


本人無法確保第三方資料為正確無誤且無遺漏及過時。然而,本人概無就有關資料之可靠性、準確性或完備性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之聲明或保證,且對任何內容或因倚賴該等內容所採取行動而直接或間接引致之任何損失概不負責。


本網站將以電子資料庫的方式呈現,表達本人對於產業分析的邏輯性看法。本人所引用之資料與圖表,目的在於做為本人解讀判斷之基礎,本人之看法未必與資料圖表之原作者看法相同。

The pictures, graphics, tables, or comments contain forward looking information. Forward looking information is based on assumptions and analyses of information source or my views. Actual experience may differ, and those differences may be material. forward looking information is subject to significant uncertainties and risks as they relate to events and/or circumstances in the future.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真綠能的風光互補

Author: Maxwell Chen  陳世芳
        風光互補是一個很棒的再生能源概念,"風"是風力發電,"光"是太陽能。一天之中,通常風力發電比較強的時候是在晚上,白天的中午風力最弱。太陽能恰好相反,白天中午最強,晚上就不能發電了。所以,德國實作的風光互補,可以讓一天裡面的再生能源發電量,趨於穩定。同樣地,風能與太陽能也受到季節性的影響,風能最強的時候通常在冬季,太陽能最強的時候通常在夏季。透過風光互補的概念,在一年之內的時間,還是可以做到再生能源發電量趨於穩定。下圖是今年(2013)德國前51週風光互補的實際發電量,我們可以看到多數的週,風光互補之後的結果約維持在每週1.5TWh (15億度電),如果我們計算當週超過1.5TWh或雖然低於,但也很接近1.5TWh的週數,總共有39週,比例約76.5%,比例非常的高。

MVS USB Type C to C 快速充電&資料傳輸線 100W 強韌設計 UL安規


MVS小商店:http://bit.ly/2IfdNhc


            雖然再生能源與核能發電、燃煤發電兩者相比,的確比較不穩定,但是核能發電就真的那麼穩定嗎?我的答案是核能發電也不穩定,穩定的基載電力在真實世界當中並不存在。下圖是德國2013年前51週核能發電狀況的統計,我們可以看到發電量最低約在1.4TWh,最高約在2.0 TWh,最高與最低之間相差了30%。這30%就是核能專家所謂的"穩定",各位讀者,穩不穩定就在於您心中的那把尺如何去定義了。 
        核能發電不穩定的因素很多,包括正常的停機歲修、維護保養、因颱風而降載(降低發電量),也包括不正常的人為疏失、設備故障等等。如果是大電網,擁有數十個或上百個核能機組,同時有2-3個機組零輸出,對電網的影響並不大。但是以台灣為例,目前上線的總共是6個機組,曾經發生同時兩個機組無法發電,對台灣的電網影響就很大。而核四是大機組,每個機組的發電功率達1.35GWe,如果不幸兩個機組同時停止輸出(可能因為颱風因素而降載發電或停止發電),台灣頓時失去7%的電力,這就是很大的風險。核能發電與燃煤發電這種集中式發電(Centralized Power Generation)的風險太高,目前逐漸被分散式發電所取代,歐洲正是分散式發電最好的示範地區。
        分散式發電(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並不是微電網(Micro Grid),兩者有很大的不同。我舉三個很典型的例子來做說明。核四是集中式發電,總裝置容量(發電能力)是2.7GW,每年估計可以發電20.412TWh。英國的離岸風電廠 London Array,目前已經裝置630MW,最後會達1GW,我們用1GW估計,每年約可以發電3.48TWh,僅有核四的17%,也就是說核四的發電量是London Array的5.87倍。集中式發電與分散式發電的差距就是這麼大。美國目前最大的Microgrid位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總裝置容量為140MW。如果我們假設全為太陽能發電的話,一年的發電量約0.2142TWh。換句話說,核四發電量是德州大學micro grid 的95倍,London Array則為德州大學的16倍。95倍、16倍、1倍,恰為集中式發電、分散式發電與微電網三者的差距。微電網的立意良善,但是因為太小了,無法改變電力結構,杯水車薪。其次,微電網所使用的發電方式,通常是成本而貴且發電效率低的太陽能與小風機,所以應用市場非常有限,目前主要應用在機構學校(研究用)、軍事基地、社區型/小島型電力、特殊的工業區與商業區。畢竟能夠負擔如此高昂成本的用戶,實在不多見。(註:各種發電方式的效率,請參閱拙作"2050年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的機會與挑戰")
        微電網是一個很小的市場,在2013年約僅有700MW,預估到了2020年也才4,000MW而已。微電網的產業進入門檻不高,預估將是殺戮戰場,想要投入的廠商宜三思。

        小風機(1MW以下)的發電效率很低,也缺少經濟規模,所以發電成本昂貴。風電的功率(裝置容量) = (空氣密度;Air Density) X (風機葉片掃過的面積;Swept Area;A) X (風速的立方; Velocity of Wind;V3) X 常數。 風機的效率通常也與機艙高度有關,離地面越高處,平均風速也越強,自然風電的效率也越好。
        小風機的高度僅有11公尺,目前3MW的陸上風機高度在80公尺,6MW(Siemens SWT-6.0-154)的離岸風機高度在110-150公尺。小風機的掃掠面積10平方公尺(直徑約3.5公尺),3MW掃掠面積8,659平方公尺(直徑105公尺, Vestas V105, 3.3MW),6MW離岸風機的掃掠面積為18,600平方公尺。Vestas V164的8MW離岸風機,掃掠面積達21,124平方公尺。在如此巨大的差距之下,小風機並不具備成本優勢。西門子認為其6MW風機一年發電約0.31TWh (@10m/s),而Vestas認為其8MW風機一年發電約0.3-0.44 TWh (@8-10m/s)。這裡面的變數還有風場管理軟體(3-5%發電差異)、最小啟動風速(cut-in speed)、最大停機風速(cut-out speed),並不是說風機越大,發電量就越高,還有其他變數也會影響結果。

        由於小風機並不具備成本優勢,所以在美國2005年以後,就幾乎沒有安裝小風機了,市場轉向大風機。目前的主流是1-2MW風機,2-3MW也正在快速成長,3MW以上的風機市場還沒有起飛。有了美國的前車之鑑,建議台灣產業放棄小風機,往大風機發展。小風機與大風機的設計理念差異非常巨大,並不是說會做小風機就一定會做大風機。這個道理好比會做沙灘車不一定可以做汽車,雖然一樣都是四輪車,但仔細去看裡面,差異真的很大。台灣的電子製造業正面臨毛三到四(毛利率3-4%)的激烈競爭,如果能夠轉型往大型離岸風機發展,現在還有機會。比較快速的作法是投資約300-600億元新台幣,購買風機技術、設計圖、團隊,開發直驅式離岸風機,採用固定基座(台灣自用或外銷歐洲、美國)或浮體基座(外銷日本),現在這個市場還有機會,離岸風機的毛利率還是蠻好的。
        再一次提醒大家,風力發電的效率比太陽能好多了,且成本也低很多。在2013年10月16日這一天,德國累積安裝35.651GW的太陽能與32.513GW的風力發電,乍看之下,太陽能似乎勝出,但事實上卻剛好相反。我們看到,德國在2013年前九月太陽能發電28.9TWh,風力發電則是39.7TWh。如果使用TWh/GW來做比較,太陽能的效率是0.81TWh/GW,風力發電則是1.22TWh/GW,換句話說,風力發電的效率領先太陽能50%。風力發電才是德國再生能源的主角,太陽能只是配角,在低照度的地區太陽能永遠都是配角。
 
        太陽能的技術有數十種,有少數魚目混珠,是假的綠能。假綠能的特性是高污染與高耗能,各位讀者請想想,當您購買假綠能的產品,卻把汙染與排碳(高耗能)留在生產國,您的消費行為正傷害地球的其他地方,這是環保嗎?NREL是全世界最專業的再生能源研究機構,隸屬於美國能源部。它把太陽能技術分成5大類:(1)多接面(Multijunction Cells); (2)單一接面砷化鎵(Single Junction GaAs); (3)晶矽(Crystalline Si Cells); (4)薄膜技術(Thin Film Technologies); (5)新興技術。新興技術因為距離市場化還十分遙遠,這裡暫時先不談。
        我所定義的假綠能主要是單/多晶矽(Single/Poly Silicon Cells)太陽能與薄膜鍗化鎘(Thin Film CdTe),主要原因是這兩種技術都具備高汙染的特性,而單多晶矽還多了高耗能、高成本的特性。單/多晶矽太陽能是附加價值很低的半導體,矽純度遠輸給電子級的單晶矽,因此生產廠商多數是技術能力比較差的公司,目前以中國大陸製造商居多,普遍用低於成本的價錢出售,虧損連連,無力投資環保設備,對當地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這裡,我引述中國的媒體報導,提供給大家參考。
        (1)中國行業研究網(2013):
"四川省某地一位曾經反對引進多晶矽投資項目的地方官員告訴記者,當時之所以反對,就是因為其高汙染高耗能與當地的經濟 建設規劃不符。但是,當他剛一拒絕,便有其他多個地方蜂擁而來,並很快敲定該投資項目。"
 "實際上,根據國內的多晶矽成本計算,目前的價格至少並不會讓生產廠家過多的虧損,但更為嚴重的的問題是環境汙染。四川樂山市政府宣傳部的有關人士向記者解釋道,在利潤暴漲的時候,很多多晶矽企業能夠掏出一大筆錢來改善生產設備和附屬汙染物的處理設備以減少多晶矽生產對環境的汙染,但現在利潤已經達到低點,企業盈利都已困難,而對於環保 方面的投入消減必將首當其衝。"
        (2)Gordon Ramsay翻譯E-time Magzine,發表於醫聲論壇的文章(2013):
"現太陽能電池90%為晶體矽電池,其原材料為多晶矽,由金屬矽(工業矽)提純而來,目前國內均採用化學法(改良西門子法):先將金屬矽轉變為三氯氫矽,再進行分餾和精餾提純,得到高純度的三氯氫矽(具有毒性、腐蝕性和易爆炸)後,最終由氫氣還原而成;這一過程中只有約25%的三氯氫矽傳化成多晶矽,其餘基本直接排放;而污染最嚴重的,則是在還原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四氯化矽(一種腐蝕性極強、難以保存的有毒液體,具有急毒性。由於四氯化矽不能自然降解,如果將四氯化矽傾倒或掩埋,水體將會受到嚴重污染,土地會變成不毛之地)。這還不包括大量氯氣等其它易燃易爆有毒氣體。"
"每生產1KW太陽能電池板需耗費10Kg多晶矽,產生80Kg以上四氯化矽。而中國能通過氫化還原閉環工藝循環減小四氯化矽排放的僅有一家;而即使通過氫化還原閉環工藝循環,四氯化矽的排放仍到達50%;四氯化矽雖然也是化工原料,但下游的化工廠消化十分有限。國內絕大多數多晶矽生產廠家的四氯化矽少部分以低價賣給下游廠家,一部分存儲,一部分則偷偷掩埋。這還不包括矽片後期處理的其它輔料。如製絨過程中用到的各種強酸強鹼溶液、擴散使用的三氯氧磷、PECVD中使用的矽烷等,這些輔材的消耗不比主材料少。由於太陽電池具有時效性,只有陽光照射才會產生電能;所以必須用蓄電池在有陽光時蓄電,無陽光時維持供電。而蓄電池又以鉛酸蓄電池為主,其污染程度是相當大的。"
"矽石冶煉為金屬矽、金屬矽提純為多晶矽、多晶矽片處理需要耗費大量的電能,主要集中在矽石冶煉、多晶矽的鑄錠和擴散這幾個流程;每生產1KW太陽能電池板需要耗費5800-6000度電。"
"我們可以這樣計算:按平均光照時間4小時/天,太陽能電池是壽命為15至20年(按20年),1KW太陽能電池總的發電量為4x365x20=29200KWh;與耗掉的6000度電相比,其電能再生比只有4.87倍,這還沒有算上光照效率以及逆變電源的損耗和控制電路的損耗;遠遠低於水電和風電。如果再加上超白玻璃、鋁合金、鋼材、電纜等輔件,其電能再生比是相當低的。"
        (3) 華聚產業共同標準推動基金會引述中國太陽能光伏網的文章(2013):
"在提純多晶矽的過程中會涉及矽粉、氯氣、氫氣等多種主要原料和消耗大量的電能,生產過程中會有大量廢水、廢液排出,生產1噸多晶矽將產生8噸有毒副產品。目前大陸國內多晶矽生產廠商的耗電量是國外掌握最先進技術廠商的2~2.5倍。"
"多晶矽既是一個高投入的產業,又是一個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在目前市場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助推了多晶矽的高額利潤,然而多晶矽未來發展又將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產業。"
       為了有效解決中國的多晶矽汙染問題,中國大陸工信部在今年發布《太陽能製造產業規範條件》,明確規定對現有及新建企業及項目產品需滿足的生產條件以及太陽能製造項目耗能、水耗的指標,其廢氣、廢水排放應符合國家和地方大氣及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要求,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及項目,其產品不得享受出口退稅和大陸應用扶持等政策支持。如果真的沒有汙染問題,中國政府根本就不需要規範,也不需要發布此法令,多此一舉。單多晶矽太陽能的高汙染,確實存在。
        這次日月光汙染高雄後勁溪,給我們一個很深的啟示。就算是獲利良好的企業,也未必能夠做好環保工作。中國大陸太陽能級單/多晶矽製造商,因為產業嚴重生產過剩,目前普遍使用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商品,犧牲環保,就能低價,越是黑心,價格越低。各位讀者在許多研究報告中看到,單多晶矽太陽能的價格未來能夠多低多低,希望您也能夠想想,背後就是犧牲環保所創造出來的低價,這是假綠能。
        薄膜太陽能技術普遍認為成本會比單多晶矽還要低,也比較環保。如果我們仔細去看,其中CIGS(硒化銅銦鎵, Copper Indium Gallium diSelenide)是真綠能,而CdTe是假綠能。在這裡引述OFweek百科有關CdTe太陽能電池的評論

"CdTe薄膜太阳电池较其他的薄膜电池容易制造,因而它向商品化进展最快。已由实验室研究阶段走向规模化工业生产。下一步的研发重点,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改进与完善生产工艺。CdTe太阳能电池在具备许多有利于竞争的因素下,但在2002年其全球市占率仅0.42﹪,目前CdTe电池商业化产品效率已超过10﹪,究其无法耀升为市场主流的原因,大至有下列几点:一、模块与基材材料成本太高,整体CdTe太阳能电池材料占总成本的53﹪,其中半导体材料只占约5.5﹪。二、碲天然运藏量有限,其总量势必无法应付大量而全盘的倚赖此种光电池发电之需。三、镉的毒性,使人们无法放心的接受此种光电池。"
"CdTe太阳能电池作为大规模生产与应用的光伏器件,最值得关注的是环境污染问题。有毒元素Cd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操作人员健康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不能在获取清洁能源的同时,又对人体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新的危害。有效地处理废弃和破损的CdTe组件,技术上很简单。而Cd是重金属,有剧毒,Cd的化合物与Cd一样有毒。其主要影响,一是含有Cd的尘埃通过呼吸道对人类和其他动物造成的危害;二是生产废水废物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因此,对破损的玻璃片上的Cd和Te应去除并回收,对损坏和废弃的组件应进行妥善处理,对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废物应进行符合环保标准的处理。目前各国均在大力研究解决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的因素,相信上述问题不久将会逐个解决,从而使碲化镉薄膜电池成为未来社会新的能源成分之一。"
        我個人認為CdTe不會成為主流技術,原因就是高污染。高汙染可以用環保設備來克服,但是就無法做到價格上有競爭力,其困境與單/多晶矽太陽能是一樣的。
        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是真綠能,近年來因為台積電、三星集團的大力發展,其模組效率接近16%,已經與單多晶矽太陽能的模組效率是一樣的,且高於CdTe。CIGS又特別適合製作成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顧名思義,就是與建築物整合的太陽能發電模組。CIGS的結構,最下層結構通常是玻璃、金屬薄片(Metal foil)或塑膠。往上是一層稀有金屬鉬(Mo)。再往上是CIGS的結構--Cu(In,Ga)Se2。再往上是ZnS(或CdS),為了環保因素,使用ZnS才是真綠能,其發電效率略低於CdS,兩者差距不大。最上面一層則是ITO層。

        鑒於CIGS的連續式製程概念,為了達到經濟規模的製造成本,製造商完全以模組出貨,故比較模組效率比較有意義,比較Cell效率的意義並不是很大。目前,CIGS正處於試產階段,也即將邁入大量生產的商業化階段(我估計約在2015年),我們可以看到台積電、Mirasole(已經被中國漢能公司併購),都可以達到15.7%的模組效率,勝過First Solar的12.7%(CdTe技術,全球最大的製造商)。如何做到大面積且發電效率高是目前各家公司主要的挑戰。近期,三星SDI也宣稱達到15.7%的效率,且單片面積達1.44平方公尺,技術實力勝過台積電的0.09平方公尺。Samsung SDI計畫在2014年建立年產能200MW的產線,並且在2015年將產能拉高到1GW。希望我們的台積電加油,能夠盡快超越Samsung SDI。認為CIGS不可能量產的朋友們,歡迎去挑戰Samsung SDI,有助於我們更了解量產的可能性。
        CIGS的Cell理論效率為29%,根據我的技術預測,通常模組的效率會低於Cell的效率約5%,也就是說CIGS的模組效率理論值是24%,這個數字恰為單晶太陽能電池的理論效率。在同樣的效率與經濟規模之下,CIGS的成本遠低於單/多晶太陽能電池。可以預見,單多晶太陽能很有可能被CIGS所取代,真綠能將取代假綠能。
        NREL更進一步幫我們計算出模組效率與售價的關係曲線。主要假設是美國當地製造,且製造商保有17%的毛利率。當模組效率達18%時,模組的售價是US$0.5元/Wp。這個價格已經低於現在的單多晶太陽能模組的現貨價格。單多晶太陽能因為多晶矽的成本已經很難下降,且中國政府提高環保標準,價格已經難以下降,不具競爭力的廠商將逐漸退出市場或者被併購。NREL的預估,在最樂觀的情況下,CIGS模組的售價可達US$0.3/Wp,約是目前單多晶太陽能模組價格的50%。 
   
 Energy Trand PV
       有朋友提醒,CIGS由於使用稀有金屬,就算技術上可以順利量產,實務上也可能難克服稀有金屬儲藏量的限制。在這裡,我提出比較樂觀的看法。在半導體IC封裝上,過去一直是打金線(Gold Wire Bonding),前幾年因為金價大漲,讓打銅線(Copper Wire Bonding)的技術順利發展,今日中低階的IC已經都是銅打線的天下。以日月光為例,今年第三季銅打線佔比已經達產能的78%。早期,認為銅會汙染製程,不易控制的缺點,如今已經獲得克服。
       CIGS目前可以降低稀有金屬使用量的方法有:(1) 在Mo層增加Na的擴散量,降低Mo的使用; (2)減少Mo層的厚度; (3) 改變CIGS層的材料,降低CIGS層的厚度; (4) 使用較便宜的TCO材料,取代較貴的ITO材料。未來是否會出現更節省稀有金屬的技術,讓我們拭目以待。
            台灣有日照不足的問題,平均DNI(Direct Normal Irradiance)小於4.5 (KWh/m2 per day)。一般普遍認為適合安裝太陽能發電裝置的地區,DNI>6 (KWh/m2 per day)。在下圖可以明確看到,台灣比較適合安裝太陽能的地區是台南、高雄、屏東等日照充足的地區。DNI (直接正常日照)是單位面積裡,太陽直射的時候所吸收的太陽輻射總和,DNI數字越大,表示該地區日照越強,越適合安裝太陽能。
        美國西部非常適合安裝太陽能,我們可以看到DNI>6 (KWh/m2 per day)的州包括加州(California, CA)、內華達州(Neveda, NV)、亞利桑那州(Arizona, AZ)、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 NM)。周圍的俄勒岡州(Oregon, OR)、愛達荷州(Idaho, ID)、懷俄明州(Wyoming, WY)、猶他州(Utah, UT)、科羅拉多州(Colorado, CO)、德州(Texas, TX)等,DNI也都大於5 (KWh/m2 per day)。台灣與加州的天然環境畢竟差距很大,硬是在台灣安裝太陽能發電的下場,就如某興櫃公司一樣,發生財務危機,台灣發展太陽能種電並不可行。
        德國也不是適合安裝太陽能,其DNI小於3.5 (KWh/m2 per day)。也因此德國的再生能源補助,多數用在效率低落成本昂貴的太陽能,造成電價大漲。
        
         我們分析2010年德國的能源附加費(Erneuerbare-Energien-Gesetz(EEG)/Feed In Tariff (FIT))使用情況,可以看到太陽能占用38.62%的EEG費用,發電產出量僅占14.48%,發電量10,621GWh,每度電補助成本高達NT$17.3元。相較之下,德國的風力發電(陸上風電為主),僅使用EEG費用的25.15%,發電量產出達46.42%,發電量達34,048GWh,每度電補助金NT$3.51元。風力發電的產出/投入約1.85倍,而太陽能僅有0.37倍。太陽能的效益不彰,拉高電價,趨勢明顯。德國在2013年9月大選之後,新政府已經著手檢討補助太陽能的政策,希望再生能源也能夠具備成本競爭力。高電價,對於多數經濟弱勢的族群,相對不利,後面的社會問題,需要關注。 
        引述媒體報載:
1.  "While Merkel(德國總理) says reducing the cost of the subsidy for renewables is the first priority of her new government" 
2. ""We need corridors so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ies is in line with network expansion. That would add predictability and calculability to the energy switchover so that the costs of promoting renewable energies under the EEG law don't keep rising," said Merkel."


        

        以目前的技術發展來看,我認為最適合台灣的真綠能風光互補是離岸風電(Offshore Wind Power)與CIGS BIPV,未來如果Thin Film GaAs技術突破,也適合做成BIPV的產品,加入真綠能風光互補。再一次強調,所謂的高汙染、高耗能、高成本都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一個產業可以做到絕對零污染、零耗能與零成本,我們只能夠從一堆爛芭樂當中,選比較不爛的來用。德國經驗告訴我們,大約75%以上的時間,風光互補的效果可以達到預期的數字,隨著再生能源佔比提高,未來這個數字一定還有上升的空間,配合適當的配套措施,100%的再生能源發電已經不是夢想,今年許多科技文章或研究報告都以此為主題,展開討論。德國經驗顯示,風力發電才是再生能源的主角,太陽能因為效率較差,永遠都是配角。當CIGS模組效率朝25%理論值前進的時候,德國Alpha Ventus離岸風電場的發電效率已經達到50.8%,丹麥的Horns Rev2也有49.5%,離岸風電正朝60%的效率發展。

MVS USB Type C to C 快速充電&資料傳輸線 100W 強韌設計 UL安規


MVS小商店:http://bit.ly/2IfdNhc

        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因為這篇文章,區分清楚真綠能與假綠能的差別。1969年,消費市場開始重視資源回收,1973年抵制氟氯碳化物產品(ChloroFluoroCarbons),1989避免產品使用動物測試,1990年有機食品興起,2002年開始有了公平貿易(Fair Trade)的概念。這些都有關於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商品,以及我們如何保護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健康。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產品如何生產製造,企業是否能夠重視社會責任。在2012年,風電製造(WindMade)的新概念,讓消費者可以要求企業,使用真綠能來製造商品。美國環保日用品公司AVEDA已經推出100%風電製造的商品,將來還可以看到更多的WindMade商品。Your choice can power change.
(Maxwell拍攝於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9, 2013)


延伸閱讀:
1. FRAUNHOFER INSTITUTE(2013), Electricity production from solar and wind in Germany in 2013, http://www.ise.fraunhofer.de/en/downloads-englisch/pdf-files-englisch/news/electricity-production-from-solar-and-wind-in-germany-in-2013.pdf
2. Rocky Mountain Institute(2013), The Micro(grid) Solution to the Macro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 http://blog.rmi.org/blog_2013_10_02_microgrid_solution_to_macro_challenge_of_climate_change
3. Navigant Research(2013), Microgrid Deployment Tracker 2Q13, http://www.navigantresearch.com/wp-assets/uploads/2013/05/TR-MGDT-2Q13-Brochure.pdf
4. 中國行業研究網(2013), 調查:多晶矽警報產能過剩重汙染, http://big5.chinairn.com/news/20130729/152344381.html
5. Gordon Ramsay翻譯E-time Magzine,發表於醫聲論壇的文章(2013), https://forum.doctorvoice.org/viewtopic.php?f=23&t=83828
6.華聚產業共同標準推動基金會引述中國光伏網的文章(2013), 2013多晶矽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http://www.sinocon.org.tw/industrial/?K=47
7.  經濟部國貿局引述新華網新聞(2013), 中國大陸工信部發布規範條件提高『太陽能門檻』 產業整合潮將至", http://www.trade.gov.tw/World/Detail.aspx?nodeID=45&pid=447608
8. OFweek(2013), 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 http://baike.ofweek.com/1013.html
9. NREL(2013), CIGS PV Technology: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Potential, http://microlab.berkeley.edu/text/seminars/slides/Noufi.pdf
10. Clean Technica(2013), Samsung Now Holds CIGS Solar Efficiency Record, http://cleantechnica.com/2013/12/23/samsung-now-holds-cigs-solar-efficiency-record/
11. 大紀元(2013), 台日月光Q4合併營收 可望成長,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10/30/n3998706.htm
12. LORC Knowledge, Offshore Wind Farm Capacity Factor, http://www.lorc.dk/offshore-wind-farms-map/statistics/production/capacity-factor
13. WindMade - Your choice can power chang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ZilH_8EWxI&list=PL_2S6ccZnz8M2JtKFr96C_UE8Vup-NqOR&index=6 
14. 台灣中小型風力機發展協會(2014), 小風機與大風機的比較, http://www.small-wind.org.tw/content/wind/wind_info.aspx
15. Merkel Takes Germany From Nuclear Energy to Green (2013), http://www.businessweek.com/articles/2013-11-14/2014-outlook-germanys-green-energy-switch 
16. Germany plans to curb energy transition (2013), http://www.dw.de/germany-plans-to-curb-energy-transition/a-17263482
17.German energy transition caught in subsidies' trap (2013), http://www.dw.de/german-energy-transition-caught-in-subsidies-trap/a-1706684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