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本人/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包含前瞻性看法。這些前瞻性看法可能因風險、不確定性與假設等不同狀況而超出本人/本網站的判斷,實際結果將可能與此看法有重大出入。由於這些風險、不確定性與假設等不同狀況,本網站中的前瞻性事件與狀況可能不會依預期發生。讀者不應該完全依賴此前瞻性資訊。


本人無法確保第三方資料為正確無誤且無遺漏及過時。然而,本人概無就有關資料之可靠性、準確性或完備性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之聲明或保證,且對任何內容或因倚賴該等內容所採取行動而直接或間接引致之任何損失概不負責。


本網站將以電子資料庫的方式呈現,表達本人對於產業分析的邏輯性看法。本人所引用之資料與圖表,目的在於做為本人解讀判斷之基礎,本人之看法未必與資料圖表之原作者看法相同。

The pictures, graphics, tables, or comments contain forward looking information. Forward looking information is based on assumptions and analyses of information source or my views. Actual experience may differ, and those differences may be material. forward looking information is subject to significant uncertainties and risks as they relate to events and/or circumstances in the future.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台灣離岸風電規劃場址公告,保育與商機兼顧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7 月 24 日 分類 核能 , 能源科技 , 風力

經濟部能源局在今年 7 月 2 日,正式公告《離岸風力發電規劃場址申請作業要點》。本次開放總面積 3084.5 平方公里,分布在 36 個場址(不包括之前開放的 3 個離岸風場獎勵場址)。在這裡將說明這個作業要點內容,以及對於產業發展的影響。



在前文《離岸風電足以供給台灣用電所需,完全擺脫核能嗎?》就曾大膽預測,台灣的離岸風電總潛力超過 100GW,主要假設考量固定基座與浮體基座的總和。本次經濟部所公告的離岸風場位置,水深在 50 公尺以下,多數面積適合使用固定基座,少數面積則適合使用浮體基座。

自平衡浮體技術值得關注

一般認為,50 公尺水深以下,岩石地質比較適合使用低成本的固定基座,目前主流技術是 Monopile 基座。根據歐盟的聯合研究中心(The Joint Research Centre,JRC)的統計,累積到 2014 年數據顯示,Monopile 已經在全世界安裝 4,347MW,規劃興建或正在興建當中的有 6,495MW,居於第一位。
如果在水深 50 公尺以下,且非岩石地質,則適合使用浮體基座。以前浮體基座認為適合用在深水處(60 公尺以上),現在因為技術進步,40 公尺以上的水深已經可以使用浮體基座了。WindFloat 是美商Principle Power Inc.(PPI)所研發的最新主動式浮體基座(Active Floater),使用風力機所發的電力,搭載馬達與電子控制來平衡風機。當離岸風機越來越大型,難以在海上組裝與運輸,預估大型離岸風力機)最後會使用陸上組裝以及浮體基座,用低成本的拖運船載到海上安裝,再使用鎖鍊固定。長期來看,浮體基座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技術。


Maxwell Chen 072401

(Source:經濟部能源局,2015)

中部風場與 Google 資料中心相鄰

本次公告的離岸風場位置,多數位於台中、彰化、雲林的外海。Google 把資料中心放在彰化,也許相中未來成本低廉的離岸風電,電力自由化之後,Google 可以直接與離岸風場業者議定收購電價,支付電網業者輸配電費用,就可以將資料中心的安全性升級,更符合最高等級 Tier 4 的要求,同時擁有兩套迴路與兩家以上的發電業者。
本次所公告的 36 個場址,面積介於 20.8-131.1 平方公里,水深介於 1-52.8 公尺,離岸最近距離介於 0.2-62.1 公里。相較於歐洲高水深與長離岸距離,台灣的離岸風場具備低成本發電的優勢。鑑於台灣還沒有實際在台灣海峽安裝測風塔的經驗,本次僅公告 10 公尺高的平均風速,所以數字與一般看到的新聞相比是偏低的。正常來說,離岸風機的輪轂高度(Hub Height)約在 80-102 公尺,將來可能往 150 公尺發展。在《從美國風力發電發展看台灣能源配置》一文中便引述 4Coffshore 公司的 23 年統計數字,詳列出台灣最好的 9 個離岸風場,當輪轂高度在 100 公尺時的平均風速,平均風速約 11.94 – 12.02 m/s。


Maxwell Chen 072402

(Source:經濟部能源局,2015)

風場規劃顧及保育、漁業與等其他需求

本次計畫亦說明我們的國家水域規劃(National Water Plan),排除許多不適合興建離岸風場的海域。排除範圍包括(1)濕地、(2)定置漁業區域、(3)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4)白海豚重要棲息區域、(5)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區域、(6)台江公園、(7)火炮射擊區、(8)其他重要設施管制區禁限建範圍、(9)港區及錨泊區、(10)海底管線(含放流管、油管及輸水管線等)、(11)廢彈及禁錨區、(12)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區、(13)重要野鳥棲息地、(14)保護礁區、(15)人工魚礁禁漁區、(16)澎湖海纜、(17)海底纜線(光纜)、(18)天然氣管線、(19)離岸示範獎勵場址、(20)林口電廠航道及煤灰區、(21)彰工煤碼頭及航道、(22)工業區範圍、(23)漁港範圍。
我們可以看到這 23 種排除範圍當中,與生態保育相關的共有 9 種,顯示政府對於生態保育上的用心。促進漁業發展的項目有 3 種,亦考慮到漁民的生計。離岸風電不是 100% 完美的再生電力(Renewable Power),但台灣目前只能在離岸風電與核能發電當中做一個選擇,只有離岸風電才有龐大的發電量可以取代核電,目前其他再生能源都是杯水車薪,遠水救不了近火。


Maxwell Chen 072403

(Source:經濟部能源局,2015)
下圖說明離岸風場的潛力場址排除範圍,請讀者參考。


Maxwell Chen 072404

(Source:經濟部能源局,2015)

台灣離岸風電開發有商機

《離岸風電場配置規劃學問大,強韌法規成後盾》一文當中,筆者已經分析使用風場密度(Wind Farm Density)來估計離岸風場裝置容量的合理性。文中認為 9MW/Km2 的參數比較合理,根據台灣目前的經驗,風場密度約在 7.9-10.1MW/Km2 之間,因此使用 9MW/Km2 應該是一個相對合理的數字。
根據以上的假設推估,本次開放的離岸風場總裝置容量約 27.7605GW,年發電量約 1,081 億度電,相當於 2014 年台灣電力需求的 52%。年發電量約是核電(含核四)的 1.56 倍,平均每月發電量取代核電的比例介於 49-272% 之間。


Maxwell Chen 072405

如果從四季的角度來分析,每季發電量取代核電的比例介於 69-240%。


Maxwell Chen 072406

由於台灣核電的實際容量因素約 85%,這 27.7605GW 的離岸風電相當於 14.53GW 的核電(離岸風電用 44.5% 的容量因素估計)。如果我們能夠在 15 年之內建設完畢(平均每年興建 1.85GW),過程當中穩健減核,最後達到非核家園並且擁有成本低廉的綠色電力。
2014 年全球離岸風電新增容量約1.7GW,預估 2015 年約在 3.8-4.2GW 之間,台灣如果每年要新增 1.8GW 是有可能達成的事情。目前,已經、正在評估或有意願投入台灣離岸風電場開發的公司已經有 8 家,其中數家公司的集團年營業額超過新台幣一兆元,有台商也有外商。可以看到,全球產業界的一軍已經注意到台灣離岸風電市場,個人預測這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有實力的離岸風場開發商一定會投入台灣市場。後面的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保證精采可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