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本人/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包含前瞻性看法。這些前瞻性看法可能因風險、不確定性與假設等不同狀況而超出本人/本網站的判斷,實際結果將可能與此看法有重大出入。由於這些風險、不確定性與假設等不同狀況,本網站中的前瞻性事件與狀況可能不會依預期發生。讀者不應該完全依賴此前瞻性資訊。


本人無法確保第三方資料為正確無誤且無遺漏及過時。然而,本人概無就有關資料之可靠性、準確性或完備性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之聲明或保證,且對任何內容或因倚賴該等內容所採取行動而直接或間接引致之任何損失概不負責。


本網站將以電子資料庫的方式呈現,表達本人對於產業分析的邏輯性看法。本人所引用之資料與圖表,目的在於做為本人解讀判斷之基礎,本人之看法未必與資料圖表之原作者看法相同。

The pictures, graphics, tables, or comments contain forward looking information. Forward looking information is based on assumptions and analyses of information source or my views. Actual experience may differ, and those differences may be material. forward looking information is subject to significant uncertainties and risks as they relate to events and/or circumstances in the future.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智慧電力系統(Smart Power System)

Author:Maxwell Chen  陳世芳
Version:1.0, 2014/10/30

https://www.facebook.com/maxwellventureservice

為了因應新時代的電力需求,整合綠色再生能源(Green Renewable Energy)進入電力系統,達到永續社會(Sustainable Society)的目標,世界各國的領導電力公司(Dong Energy, PJM…etc.)正積極升級傳統的數位電力系統(Digital Power System)成為智慧電力系統(Smart Power System)。完整的電力系統包括六個部分:發電(Generation)、輸電(Transmission)、配電(Distribution)、用電(Utilization)、儲電(Storage)與電力調度(Power Dispatching)



電力(Power)是能源(Energy)的一種,在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的定義裡,初級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核能、水力、生質能、再生能源等七大類。其中,再生能源包括陸上風電、離岸風電、地熱發電、太陽(伏打)能、聚光太陽熱能(CSP)、洋流發電(Tidal Power)、波浪發電(Wave Power)與其他再生能源。
初級能源能夠透過轉換成為更方便使用的二級能源,包括電力、精鍊燃料(refined fuels)或合成燃料(synthetic fuels)。氫燃料、甲醇、乙醇一般被視為二級能源。
(Source: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3, IEA)
能源的計算單位為toe,也就是燃燒一噸石油所產生的能量(41.87 GJ),亦相當於10 G calorie(卡路里)11.63 MWh (千度電)。非再生能源(non-renewable energy)包括化石燃料(fossil fuel)與礦物燃料(mineral fuel),前者包括煤炭、石油與天燃氣,後者則是鈾燃料(Uranium)
核能發電是一種低碳能源(low carbon energy),但是否屬於綠色能源,迄今存在許多爭議。某些人認為,核廢料再處理之後用於發電,這種形式的新核電可以稱為綠能。反對者認為核廢料終究還是存在,不可能永無止境再生,且核災事故對於環境的影響廣大且深遠,因此核電不能算是綠能或永續能源(sustainable energy)
核能並不能算是綠能。維基百科定義綠色能源是對自然界最少污染的能源。污染應該包括發電中產生的污染(發電污染),以及發電廠事故產生的污染(事故污染)。核能發電的事故污染,遠遠超過其他的再生能源,因此核電並不符合綠色能源的定義。

輸電系統(Transmission System)通常具備長程與高電壓的特性,有別於短程與低電壓的配電系統(Distribution System)。技術上,高壓直流電(HVDC)具備低線路損耗(線損)與高功率的特性,優於高壓交流電(HVAC),目前超過500公里的距離,HVDCHVAC更具低線損的優勢。在陸地長程輸電網的應用上,HVDC使用比較少的土地面積(33-50%),比較少的銅導線材料(67.5%)
隨著技術進步,HVDC在短距離的成本與技術優勢逐漸顯現。2013年台電平均線損約4.25%(HV&LV AC),第四代的HVDC Light,已經能把線損降低到1%,並且早在2010年取得測試數據,在2014年正式運轉於德國的DolWin 1計畫,負責將北海Borkum West II離岸風場的電力,透過7.5公里的AC電纜傳送到DolWin Alpha的海上變電所,然後使用HVDC Light運送到德國陸地。這是全世界第一套320KVHVDC Light系統,總輸出功率800MW。總長度165公里,其中,75公里為海底電纜,90公里為地下電纜。
輸配電的分界點,每個電網公司的定義不太一樣。以台電公司為例,發電廠輸出345KV HVAC的電力,到達超高壓變電所(Extra High Voltage Station, E/S)轉換成161KV HVAC,輸送給一次變電所(Primary Station, P/S)、一次配電變電所(Distribution Substation, D/S),或者是給特高壓工業用戶使用。P/S輸出69KV給二次變電所(Secondary Substation, S/S)或特高壓工業用戶。S/S輸出22.8KV11.4KV給高壓用戶或是路邊常見的亭置式變壓器。亭置式變壓器的輸出則是110V220V給低壓用電戶使用。台電公司對於配電的定義是二次變電所(S/S)之前或一次配電變電所(D/S)之後。用一個比較不科學的定義,69KV以上為輸電,69KV以下為配電。
(Source:台灣電力公司)
工業用戶的電力需求龐大,為了節省成本,會直接使用161KV69KV的交流電,在場區內進行變電使用。而商業用電戶,如購物中心、辦公大樓、車站等,則使用22.8KV11.4KV。一般用戶則使用220V110V
GE建議在各級電力轉換裝置(電廠、變電所、變壓器)都安裝合適容量的儲能電池,用來穩定電網系統。Xtreme Power (已被德國Younicos Inc.公司併購)的儲電系統,可以讓尖銳的風電輸出功率,變得平滑。在風力發電廠配置儲能電池,好處在於:(1)減少發電功率變異;(2)最佳化資產價值;(3) 修正電力輸出以滿足需求。
(Source: Xtreme Power Inc., http://www.xtremepower.com/ )
丹麥的電力系統證明智慧電力系統確實存在,且運作無礙。電力調度的主要功能在於平衡負載(用電)與發電。新的觀念認為基載電力並非必要,透過智慧電力調度技術,依然可以平衡負載與發電。下圖是丹麥的電力需求與發電曲線,可以看到僅管風力發電有不穩定的狀況出現,丹麥電網仍然成功地平衡負載與發電,主要透過傳統的集中式發電廠、跨國電網、地區的汽電共生發電廠、太陽能所補足。電力需求的預測十分困難,可能還難於風力發電預測,因此發電量與用電量的數字不一致現象,時常發生。發電量過多時,電力調度會阻止過量的電進入電網,發電量過少時,電力調度會使用跨國電網來補足電力,但是從電網的角度來看,還是平衡的。
根據ABB的研究,傳統的晶閘管(Thyristors)的反應時間(cycle times)太慢,不利於快速調度電力,正逐漸被高速的絕緣閘雙極電晶體(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s, IGBT)元件所取代。晶閘管的好處是容易做到高電壓(8,500V)與大電流(12,000A)。傳統矽半導體的IGBT約可以做到400-6500KV,新的SiCGaN技術,則可以達到更高的電壓。
PROFINET是一種電力常用的通訊協定,主要優點在於高速即時通訊,反應時間可以達到1ms(毫秒),近日Siemens公司更加此技術提升到0.25ms。標準的PROFINET有三種等級:(1) TCP/IP100ms(2) Real Time(RT)10ms(3) Isochronous Real Time(IRT)1ms。西門子這次推出的0.25ms新技術,預計應用在風力發電機與其電力系統上,目標是希望風電能夠成為智慧電力系統的基載電力。
智慧電力系統的佈建,預計將大幅提高綠色再生電力併網的比例,歐美的電力公司普遍認為30%(發電量)使用綠色再生電力,從技術與成本的角度來看,不成問題。台灣目前還不到3%,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透過新的HVDCHVACIGBTPROFINET等智慧電力調度技術,在某些個案,已經可以達到某個時段100%使用綠色再生電力的目標,丹麥的電力系統已經實現這個夢想。未來,100%使用綠色再生電力的時間將逐漸增加,一年總共有8,760個小時,也許初期只有幾十個小時,慢慢增加到數百個小時,最後是數千個小時。這樣的發展雖然需要一點時間,但是指日可待。讓我們一起迎接智慧電力系統的新時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