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本人/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包含前瞻性看法。這些前瞻性看法可能因風險、不確定性與假設等不同狀況而超出本人/本網站的判斷,實際結果將可能與此看法有重大出入。由於這些風險、不確定性與假設等不同狀況,本網站中的前瞻性事件與狀況可能不會依預期發生。讀者不應該完全依賴此前瞻性資訊。


本人無法確保第三方資料為正確無誤且無遺漏及過時。然而,本人概無就有關資料之可靠性、準確性或完備性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之聲明或保證,且對任何內容或因倚賴該等內容所採取行動而直接或間接引致之任何損失概不負責。


本網站將以電子資料庫的方式呈現,表達本人對於產業分析的邏輯性看法。本人所引用之資料與圖表,目的在於做為本人解讀判斷之基礎,本人之看法未必與資料圖表之原作者看法相同。

The pictures, graphics, tables, or comments contain forward looking information. Forward looking information is based on assumptions and analyses of information source or my views. Actual experience may differ, and those differences may be material. forward looking information is subject to significant uncertainties and risks as they relate to events and/or circumstances in the future.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台灣離岸風電的蘊藏量到底有多少?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3 月 02 日 分類 能源科技 , 風力

台灣離岸風電蘊藏量有多少,各方顯然有許多不同的見解,情況可比近日熱門的電視劇《武媚娘傳奇》還要曲折離奇。美國國家再生能源研究所(NREL, 2012)認為有 652.28GW(1,000 公尺水深以內),熊正揚的台大碩士論文認為有 61.52GW(40 公尺水深以內),工研院綠能所在 2011 年的時候認為台灣可行的容量是 6.2GW(50 公尺水深以內),到了 2013 年綠能所推翻自己的看法,認為台灣的離岸風電可安裝面積達 5,640 平方公里,總裝置容量達 29.37GW。本文嘗試用 2014 年歐洲最新風場規劃技術的角度,來說明台灣離岸風電的蘊藏量。


NREL 估算值樂觀
美國 NREL 把台灣的離岸風電根據三種不同的水深做區分。認為 30 公尺以內 蘊藏44.74GW(年度平均容量因素大於46%),30-60 公尺水深蘊藏 69.06GW(年度平均容量因素大於46%)。合計 60 公尺以內蘊藏量是 113.8GW。水深在 60 公尺以上通常使用浮體式基座(floating foundation),台灣共蘊藏 538.48GW,其中容量因素在 42-46% 的有 39.4GW,容量因素大於 46% 的有 498.9GW。如果在 2030 年以前開發完畢固定式基座的離岸風電,總蘊藏量應該是 113.8GW,潛力十分龐大。


wind-electric-power 1

熊正揚假設使用 4MW 離岸風機,風機間距為 330公尺(3D)乘以660公尺(6D)。扣除不可使用面積之後,水深 20 公尺內離岸風機使用 40% 面積(可用面積 679 平方公里),水深 20-40 公尺離岸風機使用 80% 面積(可用面積 2,670 平方公里),可用總面積約 3,350 平方公里(平均數字18.36MW/Km2)。認為 20 公尺水深可安裝 12.48GW,年發電量 42,741GWh(容量因素 39.10%)。20-40 公尺水深可安裝 49.04GW,年發電量 205,567GWh(容量因素 47.85%)。合計裝置容量 61.52GW,年發電量 248,308GWh(平均容量因素 46.08%)。


wind-electric-power 2

(Source:熊正揚, 2012年, 台灣再生能源動態蘊藏量評估與供電模式分析, 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應用力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綠能所前後數據落差大

工研院綠能所的數據變化很大,讓人無所適從,不知道應該相信哪一個版本?在 2011 年的時候,綠能所的數據認為 50 公尺以下的水深,可用面積達 8,326.2 平方公里,裝機潛力達 57GW(平均數字6.85MW/Km2),但很不幸地可行的(feasible)部分僅有 6.2GW(平均數字0.74MW/Km2)。到了 2013 年綠能所推翻自己的看法,認為可行的部分達 29.37GW(平均數字3.53MW/Km2),相差 3.74 倍。


wind-electric-power 3

我們從「台灣 2050 能源供需情境模擬器」的網站上,找到工研院綠能所 2013 年最新的離岸風電潛力預估。綠能所認為最大可安裝面積為 5,640 平方公里,裝置容量29.37GW(平均數字5.21MW/Km2)。


wind-electric-power 4

整理以上各方的估計,可安裝面積有 3,350 平方公里(熊正揚)、5,640 平方公里(ITRI)、8,326 公里(ITRI)。平均每平方公里的裝置容量有 0.74(ITRI, 2011)、3.53(ITRI, 2011)、5.21(ITRI, 2013)、6.85(ITRI, 2011)、18.36(熊正揚, 2012)。數字差異變化很大,宛如羅生門。

風場密度攸關蘊藏量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在 2015 年 2 月 2 日召開的「離岸風電區塊開發公告前過渡期間作法第二次座談會」的資料顯示,研擬推動機制要求每平方公里不得低於 5MW。所以工研院早期提出的數字 0.74MW/Km與 3.53MW/Km都是錯誤的數字,正確數字應該在 5MW/Km以上。
根據荷蘭能源研究中心(Energy Research Centre of the Netherlands, ECN)於 2014 年 6 月發表對於 Borssele 地區離岸風場的效率評估報告,離岸風場的密度約是 6-9MW/Km2。評估模式考慮 Siemens 6MW 與 MHI Vestas 的 8MW 離岸風機,在不同的風場設計(layout)之下,風場密度(Wind Farm Density, MW/Km2)差異竟達到 50%。可見得就算使用高效率且低成本的大型離岸風機,還是要非常重視風場的設計,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wind-electric-power 5

(Source:ECN, 2014, Quick scan wind farm efficiencies of the Borssele location, ECN-E–14-050)

由於熊正揚的 18.36MW/Km與歐洲的 6 – 9MW/Km差距甚大,因此本文後面的估計,排除熊正揚的數字。有關可安裝面積的估計,則使用工研院的數字,因為其半官方的色彩,面積數字已經與其他政府機關討論過,應該與真實情況不會差距太遠。工研院的面積數字,多數位於水深淺處,使用固定基座的離岸風機。美國 NREL 則考慮了深水處(如台灣東方海域)使用浮體式離岸風機的狀況,因此兩者數字差距甚大。


wind-electric-power 6

考慮到目前已經商業化的固定基座離岸風機,以及台灣海峽實際可以安裝的面積,加上歐洲的經驗,估算出來台灣離岸風電蘊藏量約在 33.84~74.93GW 之間。這是在 2030 年以前確實存在的蘊藏量,使用 Siemens 6MW 或 MHI Vestas 8MW 的離岸風機就可以辦到了,台灣只要積極布建離岸風電,不難實現非核家園,時間就在 2030 年。
離岸風場的開發商必須具備風場設計規劃能力,將風場密度提高到 6-9MW/Km2,才會具備成本競爭力。9MW/Km的風場年度發電量會比 6MW/Km的風場還要多出 43%。根據筆者的技術預測顯示,浮體式離岸風機的技術將在 2020 年以後成熟,因此到了 2050 年,技術發展就足以讓台灣東海岸安裝離岸風機,可安裝的裝置容量將輕鬆超越 100GW。同樣是對於 2050 年台灣可安裝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的預測,2050 年模擬器認為僅有 29GW,筆者認為會超過 100GW,預估的數字是工研院綠能所的 3 倍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