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我再仔細往下問,請問拿到足夠的錢之後把事情做到好的指標是什麼呢?這時候,奇奇怪怪的指標就出現了,例如找最好的工程師做最好的產品、花錢買廣告打通路...等等。其實也都是老生常談的東西。
當募資的團隊們並沒有想清楚如何使用這筆資金,這常常是一個很大的危機。把錢用在刀口上,比較能讓生意成功。
在幾年以前,台灣曾經有一個做高端被動元件的公司,一次募了好幾億元的資金,準備大幹一場。當時,第一條試產線才剛使用沒多久,效果還不錯,公司就決定投入30條量產線,把募來的錢一次用玩,希望趁缺貨的時候海撈一票。
量產線果然還有許多修改才能夠達到試產線的要求,試產線的效益不如預期,許多機台需要改機,成本與時間都浪費了,耽誤許多商機。最後公司只好關門大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錢等於好辦事,有錢不等於事辦好」
當你有錢,你可以快速擴充人力、機器設備、業務銷售人員...等等擴大組織規模的事情。
但是,可曾想想過,這樣用錢的效率是對的嗎?萬一前面一步錯後面是否通通錯?
O2O泡沫、網際網路泡沫、獨角獸倒下的故事最近將越來越多。
在免費經濟的皮衣之下,真正能夠產生價值的東西是什麼,目前似乎只有很少人知道。
如果是一個壽命長達20年的光通訊半導體雷射,測試時間通常是5000小時(約八個月)。如果做錯了,重來就要八個月。多錯幾次,一兩年的時間都不見了。
如果募到資金,來改善產品可靠度的瓶頸,事先已經有整套的方案,也做了一些實驗,驗證方法可行,相較之下,事情就辦得好。
有錢等於好辦事,有錢卻不等於事辦好。鼓勵新創團隊募資之前,先想清楚有錢之後要辦哪些事情,如何把這些事情辦到好。把大的事情往下拆解,拆解得越仔細,一一去克服他們,自然事情就能做到好。
有錢等於好辦事,有心等於事辦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